SBR法處理技術
發布日期:2017-11-18 | 信息來源:湖南中揚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 訪問次數: 581 |
1 概述
SBR法的運行工況是以間歇操作為主要特征。所謂序列間歇式有兩種含義:一是運行操作在空間上是按序排列、間歇的,由于污水大都是連續排放且流量波動很大,這時間歇反應器(SBR)至少為兩個池或多個池,污水連續按序列進入每個反應器,它們運行時的相對關系是有次序的、也是間歇的;二是每個SBR 的運行操作,在時間上也是按次序排列的、間歇的,一般可按運行次序分為五個階段,即進水、反應、沉淀、排水和閑置階段,稱為一個運行周期。
在一個運行周期中,各個階段的運行時間、反應器內混合液體積的變化以及運行狀態等都可以根據具體污水性質、出水質量與運行功能要求等靈活掌握。比如在進水階段,可按只進水不曝氣(攪拌或不攪拌)的限制性曝氣運行,也可按邊進水邊曝氣的非限制性曝氣方式運行;在反應階段,可以始終曝氣,為了生物脫氮也可曝氣后攪拌,或者曝氣攪拌交替進行;其剩余污泥量可以在閑置階段排放,也可在排水階段或反應階段后期排放。可見,對于某一單的SBR 來說,不存在空間上控制的障礙,只在時間上進行有效地控制與變換,即能達到多種功能的要求,非常靈活。
2 SBR法的五大優點
2.1 工藝簡單,節省費用
原則上SBR法的主體工藝設備,只有一個間歇反應器(SBR)。它與普通活性污泥法工藝流程相比,不需要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及其設備,一般情況下不必設調節池,多數情況下可省去初次沉淀的。縱觀污水人工生物處理各種工藝方法,像SBR法這樣簡易的工藝絕無僅有。統計結果表明:采用SBR法處理小城鎮污水,要比用普通活性污泥法節省基建投資30%多。此外,采用如此簡潔的SBR法工藝的污水處理系統還有布置緊湊、節省占地面積的優點。
2.2 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高
SBR法反應器中的底物和微生物濃度是變化的,而且不連續,因此,它的運行是典型的非穩定狀態。而在其連續曝氣的反應階段,也屬非穩定狀態,但其底物(與有機物或BOD等價)和微生物(MLSS 表示)濃度的變化是連續的。這期間,雖然反應器內的混合液呈完全混合狀態,但是其底物與微生物濃度的變化在時間上是一個推流(plug flow)過程,并且呈現出理想的推流狀態。
在連續流反應器中,有完全混合式與推流式兩種極端的流態。在連續流完全混合式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等于出水底物濃度,底物流入曝氣池的速度即為底物降解速率。根據生化反應動力學,由于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很低,其生化反應推動力也很小,反應速率與去除有機物效率都低。在理想的推流式曝氣池中,污水與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從池首端進入,呈推流狀態沿曝氣池流動,至池末端流出,此間在曝氣池的各斷面上只有橫向混合,不存在縱向的“返混”。作為生化反應推動力的底物濃度,從進水的最高逐慚降解至出水時的最低濃度,整個反應過程底物濃度沒被稀釋,盡可能地保持了最大的推動力。
2.3 運行方式靈活,脫氮除磷效果好
SBR法為了不同的凈化目的,可以通過不同的控制手段,靈活地運行。由于在時間上的靈活控制,為其實現脫氮除磷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它不僅很容易實現好氧、缺氧與厭氧狀態交替的環境條件,而且很容易在好氧條件下增大曝氣量、反應時間與污泥齡,來強化硝化反應與脫磷菌過量攝取磷過程的順利完成;也可以在缺氧條件下方便地投加原污水(或甲醇等)或提高污泥濃度等方式,提供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使反硝化過程更快地完成;還可以在進水階段通過攪拌維持厭氧狀態,促進脫磷菌充分地釋放磷。
如果原污水中的P:BOD值太高,用普通厭氧/好氧法難于提高除磷率時,可以根據Phostrip法除磷的原理在SBR法中實現,只增加一個混凝沉淀池即可。可見,SBR法很容易滿足脫氮除磷的工藝要求,在時間上控制的靈活性又能大大提高脫氮除磷的效果。
2.4 防止污泥膨脹
污泥膨脹多為絲狀性膨脹,在活性污泥法中間歇式最不易發生膨脹,完全混合式最容易引起膨脹。按照發生膨脹難易程度的排列順序是:間歇式、傳統推流式、階段曝氣式和完全混合式,同時發現其降解有機物(對易降解污水)速率或效率的高低,也遵循這個排列順序。SBR 法能有效地控制絲狀菌的過量繁殖,可從四個方面說明。
a. 底物濃度梯度大(也是F/M梯度),是控制膨脹的重要因素。完全混合式基本沒有梯度,非常易膨脹;推流式曝氣池的梯度較大,不易膨脹;而SBR法反應階段在時間上的理想推流狀態,使F/M梯度也達到理想的最大,因此,它比普通推流式還不易膨脹。研究進一步證實,縮短SBR法的進水時間,反應前底物濃度更高,其后的梯度更大,SVI值更低,更不易膨脹。
b. 缺氧好氧狀態并存。絕大多數絲狀菌,如球衣菌屬等都是專性好氧菌,而活性污泥中的細菌有半數以上是兼性菌。與普通活性污泥法不同的是,SBR法中進水與反應階段的缺氧(或厭氧)與好氧狀態的交替,能抑制專性好氧絲狀菌的過量繁殖,而對多數微生物不會產生不利影響。正因為如此,SBR法中限制曝氣比非限制曝氣更不易膨脹。
c. 反應器中底物濃度較大。絲狀菌比絮凝菌膠團的比表面積大,攝取低濃度底物的能力強,所以在低底物濃度的環境中(如完全混合式曝氣池)往往占優勢。在SBR 法的整個反應階段,不僅底物濃度較高、梯度也大,只有在反應進入沉淀階段前夕,其底物濃度才與完全混合式曝氣池的相同。因此,所以說SBR法沒有利于絲狀菌競爭的環境。
d. 泥齡短、比增長速率大。一般絲狀菌的比增長速率比其它細菌小,在穩定狀態下,污泥齡的倒數數值等于污泥比增長速率,故污泥齡長的完全混合法易于繁殖絲狀菌。由于SBR法具有理想推流狀態與快速降解有機物的特點,使它在污泥齡短的條件下就能滿足出水質量要求,而污泥齡短又使剩余污泥的排放速率大于絲狀菌的增長速率,絲狀菌無法大量繁殖。
2.5 耐沖擊負荷、處理能力強
完全混合式曝氣池比推流式曝氣池的耐沖擊負荷以及處理有毒或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能力強。SBR法雖然對于時間來說是一個理想的推流過程,但是就反應器本身的混合狀態仍屬典型的完全混合式,因此具有耐沖擊負荷和反應推動力大的優點。而且由于SBR法在沉淀階段屬于靜止沉淀,加之污泥沉降性能好與不需要污泥回流,進而使反應器中維持較高的MLSS 濃度。在同樣條件下,較高的MLSS濃度能降低F/M值,顯然具有更強的耐沖擊負荷和處理有毒或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能力。若采用邊進水、邊曝氣的非限制曝氣運行方式,更能大幅度增加SBR法承受廢水的毒性和高有機物濃度。
SBR法的運行工況是以間歇操作為主要特征。所謂序列間歇式有兩種含義:一是運行操作在空間上是按序排列、間歇的,由于污水大都是連續排放且流量波動很大,這時間歇反應器(SBR)至少為兩個池或多個池,污水連續按序列進入每個反應器,它們運行時的相對關系是有次序的、也是間歇的;二是每個SBR 的運行操作,在時間上也是按次序排列的、間歇的,一般可按運行次序分為五個階段,即進水、反應、沉淀、排水和閑置階段,稱為一個運行周期。
在一個運行周期中,各個階段的運行時間、反應器內混合液體積的變化以及運行狀態等都可以根據具體污水性質、出水質量與運行功能要求等靈活掌握。比如在進水階段,可按只進水不曝氣(攪拌或不攪拌)的限制性曝氣運行,也可按邊進水邊曝氣的非限制性曝氣方式運行;在反應階段,可以始終曝氣,為了生物脫氮也可曝氣后攪拌,或者曝氣攪拌交替進行;其剩余污泥量可以在閑置階段排放,也可在排水階段或反應階段后期排放。可見,對于某一單的SBR 來說,不存在空間上控制的障礙,只在時間上進行有效地控制與變換,即能達到多種功能的要求,非常靈活。
2 SBR法的五大優點
2.1 工藝簡單,節省費用
原則上SBR法的主體工藝設備,只有一個間歇反應器(SBR)。它與普通活性污泥法工藝流程相比,不需要二次沉淀池、回流污泥及其設備,一般情況下不必設調節池,多數情況下可省去初次沉淀的。縱觀污水人工生物處理各種工藝方法,像SBR法這樣簡易的工藝絕無僅有。統計結果表明:采用SBR法處理小城鎮污水,要比用普通活性污泥法節省基建投資30%多。此外,采用如此簡潔的SBR法工藝的污水處理系統還有布置緊湊、節省占地面積的優點。
2.2 理想的推流過程使生化反應推力大效率高
SBR法反應器中的底物和微生物濃度是變化的,而且不連續,因此,它的運行是典型的非穩定狀態。而在其連續曝氣的反應階段,也屬非穩定狀態,但其底物(與有機物或BOD等價)和微生物(MLSS 表示)濃度的變化是連續的。這期間,雖然反應器內的混合液呈完全混合狀態,但是其底物與微生物濃度的變化在時間上是一個推流(plug flow)過程,并且呈現出理想的推流狀態。
在連續流反應器中,有完全混合式與推流式兩種極端的流態。在連續流完全混合式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等于出水底物濃度,底物流入曝氣池的速度即為底物降解速率。根據生化反應動力學,由于曝氣池中的底物濃度很低,其生化反應推動力也很小,反應速率與去除有機物效率都低。在理想的推流式曝氣池中,污水與回流污泥形成的混合液從池首端進入,呈推流狀態沿曝氣池流動,至池末端流出,此間在曝氣池的各斷面上只有橫向混合,不存在縱向的“返混”。作為生化反應推動力的底物濃度,從進水的最高逐慚降解至出水時的最低濃度,整個反應過程底物濃度沒被稀釋,盡可能地保持了最大的推動力。
2.3 運行方式靈活,脫氮除磷效果好
SBR法為了不同的凈化目的,可以通過不同的控制手段,靈活地運行。由于在時間上的靈活控制,為其實現脫氮除磷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它不僅很容易實現好氧、缺氧與厭氧狀態交替的環境條件,而且很容易在好氧條件下增大曝氣量、反應時間與污泥齡,來強化硝化反應與脫磷菌過量攝取磷過程的順利完成;也可以在缺氧條件下方便地投加原污水(或甲醇等)或提高污泥濃度等方式,提供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使反硝化過程更快地完成;還可以在進水階段通過攪拌維持厭氧狀態,促進脫磷菌充分地釋放磷。
如果原污水中的P:BOD值太高,用普通厭氧/好氧法難于提高除磷率時,可以根據Phostrip法除磷的原理在SBR法中實現,只增加一個混凝沉淀池即可。可見,SBR法很容易滿足脫氮除磷的工藝要求,在時間上控制的靈活性又能大大提高脫氮除磷的效果。
2.4 防止污泥膨脹
污泥膨脹多為絲狀性膨脹,在活性污泥法中間歇式最不易發生膨脹,完全混合式最容易引起膨脹。按照發生膨脹難易程度的排列順序是:間歇式、傳統推流式、階段曝氣式和完全混合式,同時發現其降解有機物(對易降解污水)速率或效率的高低,也遵循這個排列順序。SBR 法能有效地控制絲狀菌的過量繁殖,可從四個方面說明。
a. 底物濃度梯度大(也是F/M梯度),是控制膨脹的重要因素。完全混合式基本沒有梯度,非常易膨脹;推流式曝氣池的梯度較大,不易膨脹;而SBR法反應階段在時間上的理想推流狀態,使F/M梯度也達到理想的最大,因此,它比普通推流式還不易膨脹。研究進一步證實,縮短SBR法的進水時間,反應前底物濃度更高,其后的梯度更大,SVI值更低,更不易膨脹。
b. 缺氧好氧狀態并存。絕大多數絲狀菌,如球衣菌屬等都是專性好氧菌,而活性污泥中的細菌有半數以上是兼性菌。與普通活性污泥法不同的是,SBR法中進水與反應階段的缺氧(或厭氧)與好氧狀態的交替,能抑制專性好氧絲狀菌的過量繁殖,而對多數微生物不會產生不利影響。正因為如此,SBR法中限制曝氣比非限制曝氣更不易膨脹。
c. 反應器中底物濃度較大。絲狀菌比絮凝菌膠團的比表面積大,攝取低濃度底物的能力強,所以在低底物濃度的環境中(如完全混合式曝氣池)往往占優勢。在SBR 法的整個反應階段,不僅底物濃度較高、梯度也大,只有在反應進入沉淀階段前夕,其底物濃度才與完全混合式曝氣池的相同。因此,所以說SBR法沒有利于絲狀菌競爭的環境。
d. 泥齡短、比增長速率大。一般絲狀菌的比增長速率比其它細菌小,在穩定狀態下,污泥齡的倒數數值等于污泥比增長速率,故污泥齡長的完全混合法易于繁殖絲狀菌。由于SBR法具有理想推流狀態與快速降解有機物的特點,使它在污泥齡短的條件下就能滿足出水質量要求,而污泥齡短又使剩余污泥的排放速率大于絲狀菌的增長速率,絲狀菌無法大量繁殖。
2.5 耐沖擊負荷、處理能力強
完全混合式曝氣池比推流式曝氣池的耐沖擊負荷以及處理有毒或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能力強。SBR法雖然對于時間來說是一個理想的推流過程,但是就反應器本身的混合狀態仍屬典型的完全混合式,因此具有耐沖擊負荷和反應推動力大的優點。而且由于SBR法在沉淀階段屬于靜止沉淀,加之污泥沉降性能好與不需要污泥回流,進而使反應器中維持較高的MLSS 濃度。在同樣條件下,較高的MLSS濃度能降低F/M值,顯然具有更強的耐沖擊負荷和處理有毒或高濃度有機廢水的能力。若采用邊進水、邊曝氣的非限制曝氣運行方式,更能大幅度增加SBR法承受廢水的毒性和高有機物濃度。
上一篇: 礦井水處理技術
下一篇: 食品污水的幾種處理方法